“集体退押金潮”蔓延至共享汽车 途歌日子很不好过-pg电子娱乐平台

财富 汽车

“集体退押金潮”蔓延至共享汽车 途歌日子很不好过

2018-12-29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张国锋0

在ofo排队退押金人数超千万后,共享出行领域又再次出现“集体退押金潮”。

近期,共享汽车“途歌”有多地用户反映,自己的押金迟迟没能退回来,甚至打开app也没能在附近找到可用车辆。

早前,途歌已经在不少城市有“撤退”迹象,包括南京、武汉等地运营车辆数量持续减少,而北京、深圳则直接运营停滞,不少公司地勤垫付的费用均仍然被拖欠。

创业企业遭遇各种不顺

事实上,途歌的退押金事件早从今年10月就开始了,包括位于广州、成都、北京等地的办公室,有大批用户排队要求退押金。

据媒体报道,12月18日,途歌位于北京东四环中路的嘉泰国际大厦的总部被要求退押金的用户“包围”,办公室门前的盆栽连续被砸,现场一片狼藉。但据悉,途歌北京总部现场的退款名额每日只有15个,造成不少用户早起抢名额。

如果按照途歌宣称的全国现有注册用户数量已经达200万人,每天只给15人退押金的话,途歌完成全部押金的退款需要约365年。而且,与ofo单个用户押金为99元和199元相比,途歌单个用户押金则高达1500元,总体需要退还的押金达到30亿元。

途歌一直被视为是共享汽车领域里的头部企业。2015年9月,途歌出行app上线,与大多数共享汽车模式相同,途歌采取“押金 分时租赁”模式,用户注册成功后缴纳1500元押金后,可以在手机上自主完成订车、取车、开关车门、还车业务。同时,按照其运营规则,用户在最后一笔订单结束20天后方可申请退款,而1500元押金需要7~15个工作日才可以到账。

从2011年杭州出现第一家“车纷享”的共享汽车品牌以来,前后7年时间里,共有数百家创业公司进入这一行业。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出台的《2018-2022年中国共享汽车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从2017年开始,新注册的共享汽车企业数量逐渐增多。截至2018年6月,国内已注册的共享汽车企业超过400家,投入运营的共享汽车数量已超过10万辆,共享汽车市场的规模达到17.29亿元,预计2018年共享汽车规模将达到36.48亿元。

然而现实却给上述的“憧憬”沉重的一击:今年5月,麻瓜出行宣布停止服务;6月中冠出行被曝涉事企业跑路;9月,巴歌出行疑似倒闭,app瘫痪;同月,途歌在各运营城市撤退;12月,途歌问题大面积爆发,陷入押金难退、无车可用的困局;同样是12月,兔司机被曝企业疑似跑路,传出资金断裂,平台一度停止运营。

更早前的去年3月,友友用车因原先签署的投资款项未如期到位,决定停止运营;去年10月ezzy宣布停止服务。

巨头在赛道内也举步维艰

除了创业企业遭遇各种不顺外,就连巨头都在这个赛道“举步维艰”。在途歌被曝出押金问题之前,美团已经关掉了在四川的汽车分时租赁业务。2017年11月,美团租车app在成都郫都城区展开试运营,运营车型以10万~15万元价位的朗逸、桑塔纳燃油车为主。美团方面向媒体回应称,在郫县运营测试情况显示,目前的服务形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而且短期也难有显著的改善,基于试点情况的评估,不再继续提供服务。

而更早前入局共享汽车领域的滴滴,相关业务至今也没能得到发展壮大。2017年9月,滴滴在上海、武汉、成都三地上线滴滴分分租业务,但该业务截至目前也并未向其他城市进行拓展。

名曰“共享汽车”,但实际上其本质就是“分时租赁”,由共享汽车企业出车布点,用户通过扫码的方式进行交易,以时间为刻度进行消费,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车辆投放、停车、运营、充电、维修保养等一切开销都需要共享汽车企业自行承担,使得共享汽车成为一项重资金投入的行业。

在业内人士看来,盈利模式不清晰是共享汽车行业的一大痛点。低廉的租金很难弥补运维、采购的巨额成本支出,只能靠不断融资甚至挪用用户押金来填坑,一旦融资受阻,经营会很快陷入困境,并造成用户挤兑押金的不利境况。

不过,也有投资人认为,尽管已经有大量企业倒闭,但共享汽车在国内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在这个阶段创业者需要踏踏实实去打磨产品和商业模式,而不是一味冒进,导致企业提前死亡,等不到行业集中爆发的那一天。

普华永道思略特在研究中表示,未来5年共享汽车领域将以超过50%的增幅继续快速发展,但离真正规模化仍有很远的时间。

“共享出行盈利难的根本问题在于需求端,当下共享汽车的有效利用率较低,未能达到盈利所需要的阀值。” 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董事总经理许刚表示,“企业要时刻注意运营效率的提升,这也是共享汽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运营效率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否跑赢数据。”

与此同时,共享汽车领域仍有传统车企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扎堆布局。今年12月18日,上汽集团(26.080,-0.67,-2.50%)享道出行正式发布;12月14日,宝马集团共享服务即时出行在成都上线;9月28日,东风汽车(3.610,-0.07,-1.90%)共享出行品牌上线运营。

有分析师认为,车企在共享汽车领域的布局属于长线考虑,短期内并不是为了盈利,更主要的是为抢夺市场以及布局上下游。拥有雄厚资金保障的主流车企入局,能进一步激活市场的活跃度,刺激用户的消费;也必然会让共享汽车企业倍感压力。越来越多玩家的加入会推动共享汽车行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汽车组
网站地图